燕学敏 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
关注学生差异。教学应该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,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进度、教学方式、教学评价都统一的“一刀切”做法。因此教学在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,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,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。
变革教学行为。只有从教学目标、教学方式、课程设置、教学组织、辅导训练、教育评价等角度多维度设计教学,从不同的侧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,追求教学和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最大限度匹配,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,从而实现优质教学。
实施诊断性教学。改变教师以教材为中心的备课方式,提倡教学前的针对性诊断。教学中,要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科学的测查和掌握,根据测查的结果,设定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差异的挑战性学习目标,调整和提供开放可选择的教学内容,使学习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,并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,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习惯并且完善它们、发展它们。
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。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相结合,给学生提供社会交往机会,并通过隐性分层、动态分层规避分层教学的标签效应。同时也防止单纯的合作学习带来的边缘和肤浅效应。教学的分组是弹性的、动态的,可以根据教学灵活调整,在弹性、动态的分组中不同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发挥,有不同需要的学生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关注。
变革教学反馈与评价方式。及时的大面积的教学反馈,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成效。差异教学强调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,在坚持共同的基本要求情况下,对学生多元评价,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学习成果,使不同发展水平学生都能获得成功,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