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金芳 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
“课堂革命”意味着学校教学领域的根本性变化,即学习方式变革,涉及课程、教材、教法、教师、学生、评价、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,因而“课堂革命”事关重大,其根本宗旨在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、发展素质教育,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,培养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应用型人才。
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。一般来说,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,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。二者区别巨大,前者相对比较盲目、缺少动力和自觉性,学习效果较差;后者有目标、有兴趣、有动力和自觉性,必然会更有效率。主动学习意味着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时间和自主空间进行自主学习、独立思考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、 “我能学”、 “我会学”。而且,在新高考、新课改背景下,中小学学生客观上面临着选课、考试内容、考试形式和录取方式发生变化等问题和挑战,因而,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学业规划就成了应有之义。
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型。浅表学习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,表现为死记硬背知识点、碎片化学习;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,在系统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,指向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、尤其是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学习,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、发现、思考、辩论、体验和领悟,让学生在此过程中,逐步掌握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思考问题、寻找资料、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。
由单向度学习向多向度学习转型。单向度学习是指专注于教材的象牙塔式学习,教材是学生的世界,学习内容和过程与社会脱节,甚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脱节;多向度学习是指向具体的、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,世界是学生的教材,学生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。在学习过程中,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,也要学习生活经验、参与社会体验,以便形成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、高级的社会性情感、积极的态度、正确的价值观,成为既具独立性、批判性、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、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,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。